行走巴州
淺冬,秋色卻濃,我們踏著淺冬韻律,沐浴著秋日般的暖陽,興高采烈去巴州采風(fēng)。
巴州,在天柱縣城西部,距縣城3公里,步行剛剛好。從西門出發(fā),穿過外環(huán)城公路,就到了鳳城大壩地界。一眼望去,鳳城大壩一馬平川,堪稱天柱的小平原,抗戰(zhàn)時期曾在這里建戰(zhàn)備機場,是天柱名副其實的飛機場。大壩的南面是高山,蒙古包似的小山包連綿不絕,一直延伸到眼睛的盡頭。朗江宛如一條蜿蜒盤行在山腳的臥龍,自西向東環(huán)壩而過,潺潺地歡叫著與鑒江匯合,爾后注入清水江。大壩的北面也是高山,樹木茂密蔥蘢,白墻青瓦若隱若現(xiàn)。一條筆直的公路,從東到西穿壩而過。
在鳳城大壩軟綿綿的田埂上,在堡坎石縫中,一簇簇的狗尾巴草,枝葉枯干,在生命即將走向終結(jié),卻還堅擎著一季果實,頑強地把生命的種子傳承下去。一串串紫色的花,或細碎的黃花、白花,艷如火紅的雞冠花,熱熱鬧鬧在淺冬的時光里細數(shù)流年。
行走了一個小時,就到了巴州。只見巴州背靠青山,前有層疊的梯田,與鳳城大壩連成一片,天潤公路穿村而過。站在巴州屋后山石上,可俯瞰整個巴州,村子一改二十年前低矮破舊的木樓舊貌,白墻青瓦的磚樓,高低錯落鱗次櫛比,星星點點的紅花綠樹點綴其中,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nóng)村景象。
進入巴州,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雄偉宏大的陸氏宗祠,宗祠大門上方正中寫著“陸氏宗祠”四個楷體黑色大字,宗祠外墻為飛檐翹角的磚墻,墻面雕龍畫棟,人物和動物的浮雕圖案色彩艷麗,一對石獅佇立兩邊,使宗祠顯得華麗氣派,莊重肅穆。我懷著無比虔敬之心走進宗祠,只見里面為一樓一底的木樓,簇新的杉木圓柱散發(fā)出淡淡的原木清香,混合著香紙蠟燭味兒一股腦兒的直往鼻子里鉆。一樓地面青石板鋪就,分為上坎下坎兩層,上坎為祭祀廳,也是聚會議事的地方;下坎一樓有天井,天井有池子,池里有水,水清澈,流動的潺潺聲,給莊嚴肅穆的宗祠帶來些許輕快和靈動。
巴州陸氏宗祠建造于1816年(清·嘉慶二十一年),相傳是為緬懷陸氏宗族始祖陸九淵的功德而修建的。陸九淵,是南宋時與朱熹齊名的理學(xué)大師、哲學(xué)家、教育家。他曾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講學(xué)、辯論,或?qū)懳恼拢瑐鞑トA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化后世子孫。宗祠兩邊用青石巖做成的大門框,框內(nèi)鑲嵌著道光皇帝為表彰他的典范而書寫的對聯(lián):“鹿洞文章光萬古,昆山俎豆耀千秋。”2021年9月14日,天柱縣人民政府授予“陸氏宗祠”一塊“天柱縣歷史建筑”牌匾。豐富多彩的宗祠文化,是我們了解民族歷史,考察地方文化的寶貴資料。
我們欣欣然沿著一條迂回曲折的水泥小道漫步著,小道沿路都是獨門獨院的磚樓,大多數(shù)磚樓有圍墻筑起院壩,院里種有花草樹木。走過一家院墻,一棵無花果的兩三枝丫,驕傲地舉著墨綠的掌形葉片,志氣昂然翻出墻頭,形容十分自得。那半遮半隱在寬大樹葉里的梨形果子,青里泛紫,宛如幼童乍見生人,一邊怯怯地緊緊倚在母親的衣襟旁,一邊又忍不住好奇地探出半邊腦袋,模樣是那般的生動可愛,令人忍俊不禁。
一堵清灰的石壁上,長出一叢石松,呈淡黃色,莖枝微微彎曲,一副慵懶的模樣,一蔸綠得發(fā)亮的槲蕨,瞅準時機理直氣壯在石松中安家落戶,兩指寬的葉片紋路刀刻般清晰,遠眺,仿佛是一幅精致小巧的石板畫。路坎下,一蓬綠油油的芭蕉,長條葉兒交錯重疊著,蓬蓬勃勃向上生長。不遠處,桂竹枝葉相依,幾只毛色光亮的雞,耀武揚威在桂竹間踱步。誰家取干竹片圍起一圈小小的柵欄,柵欄里的芫荽仿佛被蔥汁潑過一般,綠得耀眼。一家磚樓旁,兩尺長的劈柴,堆砌成一堵墻。呀!這些都是我喜歡的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味道。
忽然,一陣風(fēng)送來了淡淡的桂花香味。我十分詫異,淺冬了,桂花還在開?尋香望去,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亭亭玉立于一棟豪華氣派的磚樓前。我好奇地仰起頭,瞪大眼睛仔細地在密密匝匝的樹葉間搜尋,直到眼睛酸澀也尋不到一朵鮮活的桂花,那些很好聞的香氣,應(yīng)該是殘存在枝頭枯萎的花散發(fā)出來的。我不由感慨萬千:樹上的桂花,已過了花期,依然有淡淡的香氣,這種香雅致、幽淡,不濃烈、不甜膩、不張揚、不肆意。人走過了人生的花季,也應(yīng)如過了花期的桂花般淡定、從容、豁達地面對生活瑣事,不抱怨、不氣餒,為人處事恰到好處,又那般得體,誰又能說這不是人生的另一個花季呢?
在桂樹另一端,有一個小小的花圃,花圃里有深深淺淺的黃、白、紫、粉紅、橘紅、大紅的菊花,有的匍匐于地,花朵兒向著陽光努力盛開著,有的如瀑布般重重疊疊垂掛在一壁石墻上,一串一串的花朵兒,一朵挨著一朵,彼此擠擠挨挨,仿佛幼兒園里的孩童天真無邪的笑臉,又如花季少女般美麗、端莊、優(yōu)雅,充滿了青春活力,又或許化身成美麗的天使來救贖我,讓我凈空雜念,放下焦慮,忘記憂傷。
其實像這樣有花有樹的庭院在巴州比比皆是?,F(xiàn)在,人們吃好了穿好了,就希望生活要有花、有詩和遠方。巴州村和大多數(shù)中國農(nóng)村一樣,自己種糧、種菜,自己喂有雞鴨,過著陶公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閑自在的田園生活,同時村村都通了公路,通了電,有電話,有電視,有網(wǎng)絡(luò),有WiFi,有空調(diào),有冰箱,有沖水廁所,甚至還有電梯,城里的現(xiàn)代生活設(shè)施在這里樣樣齊全,生活方便舒適快捷,怕是神仙都要羨慕這樣的生活。
巴州村口有一條彎曲的水泥路通向巴州山莊,這條水泥路非常陡峭,來這里游玩的游客通常把車停在村口的停車場,然后步行爬山。當爬山累得氣喘吁吁時,千萬別打退堂鼓,而是勇敢地抬頭朝上看,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前面坡度漸緩,古木參天,巴州山莊的合約食堂就掩映在翠竹和古樹下。在合約食堂對面,有兩個并排的游泳池,淺冬里的游泳池一滴水也沒有,活脫脫兩只干癟的口袋。到了春夏,一場場春雨后,游泳池盈滿了水,水清亮,像大山深處深邃明亮的眼睛。游泳池四周林木環(huán)繞,十分清幽,這里是盛夏游泳、休閑、避暑的好去處。
上到山頂,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只見山頂是一個很大且平坦寬闊之地,這里林木葳蕤,枝葉交錯,藤蔓纏繞,層林盡染。通往后山大道皆鑲嵌了鵝卵石,夾道的楓樹、茶油樹、香樟樹,枝葉高低不平,相互遮掩。此時,楓葉泛黃,間或有黃、紅、棕、綠各種色彩,秋色宛如一幅畫軸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
我滿心歡喜環(huán)顧四周,山川無恙,安謐秀美,不由人心里不生出無限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