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的桃花源
在雷山與榕江縣小丹江交匯的咽喉之地,巍然屹立著一座由自然山石巧妙堆砌而成的村寨之門。這扇門仿佛被時光精心雕琢,棱角分明中蘊含著溫柔,剛勁有力間透露出古樸。
“毛坪苗寨”,四個大字鐫刻其上,筆力遒勁,如同蒼勁老松,深深扎根于石面,又似凌空飛瀑,一瀉千里,直抵人心。字跡間,不僅流淌著匠人的心血與汗水,更凝聚了毛坪人對家園的深情厚誼與無限自豪。
走進毛坪,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村落布局,或隱或現(xiàn)于山林梯田之間,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迷宮,等待著有心人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而連接這些村落的,是近年來新建的四座人行步行橋和三座便民橋,如同一條條輕盈的絲帶,方便村民的日常出行,成為毛坪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走在橋上,腳下是潺潺的流水,耳邊是清脆的鳥鳴,心中不由得生出一種寧靜與和諧之感。
站在山頂俯瞰下方,只見郁郁蔥蔥、蓬蓬勃勃的密林如同綠色的海洋一般,向遠方蔓延開來。毛坪的山水間,隱藏著無數(shù)未被外界知曉的景點,如同遺落的珍珠,靜靜地等待著有心人的發(fā)現(xiàn)?;蛟S是一處幽深的峽谷,兩側(cè)峭壁如削,中間溪流潺潺;或許是一片廣袤的梯田,層層疊疊,綠意盎然,宛如大地的指紋,記錄著苗族人民世代耕耘的汗水與智慧。那原始的生命力、澎湃的激情以及不朽的精神,讓我深刻體會到“萬物生長”的含義——生命不息,希望永存。
每隔五十米安裝一個消防栓,紅色的“守護者”如同一條條生命線,為村莊的安全保駕護航。新村通組公路的新建與硬化,更是為毛坪村的發(fā)展插上翅膀。九百米的硬化道路,宛如一條黑色的綢帶,蜿蜒穿梭在青山綠水之間,將村內(nèi)的各個角落緊密相連。毛坪村的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風,吹拂著古老的土地。新修的公路蜿蜒曲折,如同一條條黑色的巨龍,穿山越嶺,將村內(nèi)的各個角落緊密相連。橋梁橫跨河面,連接著兩岸的村民,也連接著他們的心。
清澈見底的河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和青山綠樹。村中青翠的河流,宛如一條碧綠的綢帶,輕輕環(huán)繞著整個村落。河水清澈見底,仿佛能洗凈世間的一切塵埃。河岸邊,蒼苔覆蓋著古老的石頭,歲月在這里留下斑駁的痕跡,也賦予這里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夏日里,孩子們在河邊嬉戲打鬧,歡聲笑語回蕩在山谷之間,為古老的土地增添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在村子的各個角落,還散落著兩座休閑觀光亭,或立于山巔,或隱于林間,為村民們提供一個休憩與觀景的好去處。每當夕陽西下,或是晨曦初露,村民們便會三三兩兩地聚集在這里,或品茶聊天,或靜觀風景,享受著難得的寧靜與美好。
漫步于毛坪鄉(xiāng)間小徑,腳下是軟綿綿的青草,仿佛每一步都踏在生命的律動之上。抬頭望向遠方,只見鳥兒穿梭于翠綠的林間,歌聲清脆悅耳,如同天籟之音,讓人心曠神怡。而怒放的花朵,更是以獨有的方式,宣告著初夏的到來。每一朵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shù)品,散發(fā)著淡淡的芬芳,吸引著蜜蜂與蝴蝶前來共舞。樹葉的脈絡(luò)清晰可見,花朵的色彩更加鮮艷奪目,就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被雨水洗刷的味道,那是幸福的味道,讓人沉醉其中,不愿醒來。
毛坪的池塘,是大地的眼睛,也是心靈的歸宿。我臨池而立,望著波光粼粼的水面,偶爾掠過的飛鳥,更是以它們自由翱翔的姿態(tài)飛向遠方。那一刻,我仿佛與天地、池塘、飛鳥融為一體,成為毛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雨綿綿,夏雨滂沱,秋雨纏綿,冬雨細密,四季更迭中,毛坪的天空仿佛總有一支無形的筆,在廣袤大地上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墨畫。山巒疊嶂,云霧繚繞,溪水潺潺,萬物在豐饒的土地上欣欣向榮,展現(xiàn)著大自然最為原始而純粹的美。
對于遠道而來的游客而言,毛坪仿佛有著某種魔力,一旦踏入,便成為許多人心中難以忘懷的留戀代名詞。夜幕降臨,毛坪村換上另一副面貌。一盞盞“太陽能路燈”悄然亮起,不僅照亮村民回家的路,更將整個村莊裝點得如詩如畫。不僅體現(xiàn)現(xiàn)代科技的便捷與環(huán)保,更成為毛坪村一道亮麗的鄉(xiāng)村風景,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觀賞與留影。
夜,悄然降臨于毛坪村的懷抱,萬籟俱寂之中,我踏入一間古樸而溫馨的民宿,仿佛是時間特意為我開啟一扇通往寧靜的窗。四周,是錯落有致的農(nóng)舍,隱約可見幾點燈火,與星空遙相呼應(yīng),編織出一幅溫馨而又神秘的鄉(xiāng)村夜景圖。
而真正讓我動容的,是毛坪村村民的熱情與樸實。他們用最質(zhì)樸的方式表達著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歡迎與尊重。民宿的主人是一位笑容可掬的大叔,早早就安排了豐盛的晚餐。每一道菜都是地道的農(nóng)家風味,新鮮、美味、分量十足,仿佛能嘗出這片土地獨有的味道。在餐桌上,大叔不停地詢問我們的口味與需求,那份細心與周到,讓我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
燈光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溫馨,仿佛是特意為我點亮的一盞心燈。一股淡淡的松香與飯菜的香氣交織在一起,撲鼻而來,瞬間驅(qū)散了我旅途的疲憊。屋內(nèi),一切布置得既簡單又不失雅致,木質(zhì)的家具散發(fā)著自然的氣息,墻上掛著的手工藝品透露出村民們的巧思與匠心。
毛坪民宿內(nèi),一切陳設(shè)皆透露著古樸與雅致。木質(zhì)的桌椅,散發(fā)著淡淡的松香,仿佛能嗅到山林的氣息;墻上掛著幾幅水墨畫,山水間云霧繚繞,引人遐想連篇。一盞昏黃的燈下,我輕輕坐下,讓心靈在靜謐中緩緩沉淀。
窗外,偶爾傳來幾聲犬吠或蟲鳴,更添了幾分鄉(xiāng)村的生動與真實。我閉上眼睛,讓思緒隨著自然的韻律飄遠,仿佛融入了寧靜的夜色之中,與山川、草木、星辰共呼吸。
夜?jié)u深,寒意悄然而至,但我心中卻涌起一股莫名的溫暖?;蛟S,是這份遠離塵囂的寧靜給了我力量;或許,是民宿主人質(zhì)樸的笑容和熱情的款待,讓我感受到家的溫馨。在這里,時間似乎放慢腳步,讓我有機會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感受那份久違的平和與滿足。
當時間到了深夜十二點,我躺在床上,耳邊是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心中卻是一片寧靜與安詳。這一夜,我將在毛坪村民宿的懷抱中,安然入夢,與這片美麗的土地共同迎接黎明的到來。
夢的帷幔悄然拉開,我于朦朧的晨霧中緩緩蘇醒,仿佛被一縷穿越時空的雷公山茶香輕輕牽引。這茶香不僅僅是嗅覺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洗禮,引領(lǐng)我步入一個關(guān)于茶、關(guān)于生活、關(guān)于自我探索的深邃世界。
茶,這一古老而神秘的飲品,自古以來便是文人墨客寄情抒懷的媒介,不僅僅是一片葉子在水中的舞蹈,更是時間與空間的對話,是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每一泡茶,都蘊含著山川的靈氣、雨露的滋潤、匠人的匠心以及歲月的沉淀。這茶香,便是這一切精華的凝聚,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訴說著關(guān)于生命、關(guān)于宇宙、關(guān)于存在的深刻哲理。
我閉目細品,讓茶香在舌尖緩緩流淌,仿佛能聽見茶葉在沸水中翻滾的聲音,那是它們與命運的抗爭,也是它們對生命的贊歌。茶香中,我感受到茶的堅韌與不屈,它歷經(jīng)風霜雨雪,卻依然保持著那份清香與淡雅,這何嘗不是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或許也會遭遇種種磨難與挫折,但只要保持內(nèi)心的純凈與堅韌,便能像茶一樣,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茶香依舊,我沉浸在這份寧靜與美好之中,仿佛與整個毛坪達成一種默契。在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毛坪獨具特色的茶文化。在雷公山東南麓的峽谷之中,云霧繚繞,土壤肥沃,里孕育出品質(zhì)上乘的茶葉。苗族人民世代以茶為生,以大碗茶待客,不僅是對客人的熱情與尊重,更是對千年茶文化傳承的堅守與傳承。
古茶樹的存在,便是最好的證明。三分枝的古茶樹,歷經(jīng)風雨滄桑,依然枝繁葉茂,成為雷公山茶文化的活化石。千年古茶樹樹干胸圍超過121厘米,枝葉繁茂如蓋,見證毛坪村的歷史變遷與歲月滄桑,也承載著苗族人民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激。每當春風拂面時,茶樹便吐露出嫩綠的新芽,散發(fā)出陣陣清香。村民們會采集些茶葉制成香茗,用一杯杯清茶來招待遠方的客人。這棵古茶樹宛如一位歷經(jīng)滄桑的老者,靜靜地守候在毛坪的群山之間,見證無數(shù)個春夏秋冬的更迭。枝葉繁茂,綠意盎然,每一片葉子都蘊含著大自然的精華與歷史的沉淀。站在古茶樹前,不禁讓人心生敬畏,仿佛能感受到一股來自遠古的力量,正緩緩流淌進心田,滋養(yǎng)著每一個渴望回歸自然、尋找本真的靈魂。
然而,毛坪村的歷史遠比它的美景更加厚重。毛坪村被群山環(huán)抱,雖然只有七個姓氏,但每一個姓氏背后都承載著一段段悠久的歷史與故事。楊姓、吳姓作為村中的大姓,更是見證毛坪村從荒涼到繁榮的變遷歷程。
在曾經(jīng)荒蕪的土地上,時光悄然編織著一段段遷徙與融合的傳奇。半路偶遇年逾八旬的吳通烈老人,留著二十多厘米長的白胡須,獨特的形象引起我的好奇心。我和他邊走邊聊,他低語述說,如同穿越時空的低語,引領(lǐng)我們走進獵狗和冷水浮漂緊密相連的遷徙史。
毛坪是一個地理上的坐標,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對家園的熱愛、對族群的忠誠、對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將永遠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