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苗嶺走向世界:毛鵑與"雷山銀球茶"的傳承創(chuàng)新之路
在貴州雷山縣的云霧繚繞間,一片片翠綠的茶園鋪展在山巒之上,這里孕育著一種獨特的茶葉——"雷山銀球茶"。而將這一地方特色茶品牌帶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是一位苗族女性——毛鵑。作為貴州省雷山縣毛克翕茶業(y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毛鵑不僅傳承了祖父毛克翕的制茶技藝,更以創(chuàng)新思維和堅韌精神,讓"雷山銀球茶"成為鄉(xiāng)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并逐步走向國際舞臺。
傳承:從公務員到茶企"掌門人"

1985年出生的毛鵑,是地道的苗家女兒。她的祖父毛克翕是"雷山銀球茶"的創(chuàng)始人,早在1980年代就帶領村民墾復荒蕪茶園,研制出獨具特色的球形茶。2017年,已在雷山縣旅游局工作10年的毛鵑,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辭去公務員職務,回到家鄉(xiāng)接手家族茶企,成為第三代"掌門人"。
"我喝的第一口水就是銀球茶水,它早已融入我的血脈。"毛鵑說。她深知,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xù),更是品牌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傳播。為此,她學習茶藝、探索市場,甚至親自參與產品包裝設計,將苗族文化元素融入茶葉包裝,讓每一盒"雷山銀球茶"都成為苗族文化的載體。
創(chuàng)新:讓傳統(tǒng)茶業(yè)煥發(fā)新生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毛鵑敏銳地察覺到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她帶領團隊改進產品包裝,推出精巧時尚的禮品茶,利用“互聯網+”的方式通過短視頻、電商平臺拓展線上銷售渠道。2024年,公司年產值突破2600萬元,帶動周邊3000多戶農戶發(fā)展茶葉種植,解決2000多人就業(yè),真正實現了"人均一畝茶"的產業(yè)目標。
此外,毛鵑還推動"茶文旅融合",將茶園打造成景區(qū),讓游客在品茶之余,也能體驗苗鄉(xiāng)風情。她說:"茶是主題,文化是靈魂。我們要讓雷山銀球茶成為黔茶文化的‘綠色使者’。"
擔當:巾幗力量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作為女性企業(yè)家,毛鵑特別關注婦女就業(yè)問題。公司通過"巾幗基地"建設,為當地女性提供采茶、制茶、包裝等崗位,其中銀球茶巾幗車間吸納80余名女工,采茶季更是帶動870多名女性就業(yè)。
在黨建引領下,毛鵑積極踐行"萬企興萬村"行動,將企業(yè)發(fā)展與鄉(xiāng)村振興緊密結合。她常說:"企業(yè)要有責任和擔當,要把更多的利益留在村子里,讓茶農安心做好茶產業(yè)。"
出海:讓貴州茶香飄世界

近年來,毛鵑帶著"雷山銀球茶"走出國門,先后亮相阿聯酋迪拜、西班牙、澳大利亞、韓國等國際展會。外國茶友對貴州茶的獨特風味贊不絕口,許多海外華人超市也紛紛拋出合作橄欖枝。2024年,"毛克翕"品牌價值評估達1.14億元,成為貴州茶產業(yè)的一張亮麗名片。
"茶不僅是飲品,更是文化的紐帶。"毛鵑說,"我希望通過茶,讓世界了解貴州,也讓貴州茶成為連接人心的橋梁。”從苗嶺深山到國際舞臺,毛鵑用她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讓"雷山銀球茶"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在她的帶領下,這片小小的茶葉不僅承載著苗鄉(xiāng)人民的致富夢想,更成為貴州鄉(xiāng)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未來,她將繼續(xù)書寫屬于這一代茶人的輝煌篇章,讓貴州茶香飄得更遠、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