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蜜桃臀在线播放_女人成午夜大片7777在线_亚洲综合网在线观看首页_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牢記囑托 展現(xiàn)新風采]擦亮鮮明底色 傳承紅色基因

2025-04-20 貴州日報 雷剛

011.jpg

游客在遵義會議會址參觀。盧忠南攝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黃若佩

       4月16日,紀念紅軍長征過鎮(zhèn)寧暨“弄染結盟”90周年紀念大會在安順舉行。彭德懷侄外甥張峰與陸瑞光重孫陸啟龍深情講述先輩英勇事跡,帶領觀眾深切感受這一長征途中意義重大的歷史時刻。

       貴州作為中國革命的轉折地,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于此開展諸多革命活動,留下眾多珍貴紅色舊址。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強調,對革命戰(zhàn)爭時期留下的紅色舊址,要加強系統(tǒng)性保護。

       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貴州備受鼓舞,近年來大力實施“四大文化工程”,并將紅色文化重點建設工程置于“四大文化工程”之首,切實做好豐富紅色舊址的保護、管理與利用工作,推動這片紅色土地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深度挖掘,精準闡釋內涵

       紅色舊址承載著厚重歷史,是革命精神的集中展現(xiàn)。4月9日,“烏江天險重飛渡,兵臨貴陽逼昆明”段系列活動第三站在貴陽市花溪區(qū)青巖鎮(zhèn)舉行,參觀人員走進花溪青巖紅軍作戰(zhàn)指揮部舊址,重溫紅色歷史,感悟先輩精神。

       紅色,是多彩貴州的鮮明底色。長征時期,紅軍足跡遍布貴州9個市(州)60多個縣(市、區(qū)),創(chuàng)造了強渡烏江、激戰(zhàn)婁山關、四渡赤水等經典戰(zhàn)例。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和革命遺址遺跡,宛如散落于黔貴大地的明珠,串聯(lián)起中國革命的壯麗史詩,是傳承與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載體。

       為高質量保護和利用紅色革命遺址與文物,貴州頒布并實施《貴州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條例》,制定《貴州省紅色資源認定標準》,推進6條長征歷史步道、30個長征文物保護修繕和展示利用項目。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貴州共登記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3760處,其中革命遺址達1120余處。

       在摸清“紅色家底”的基礎上,貴州同步推進紅色舊址內涵挖掘與精神闡釋工作。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省社科聯(lián)副主席、省中共黨史學會常務副會長余福仁介紹,近年來,省委黨史研究室圍繞紅色舊址內涵挖掘與精神闡釋開展了一系列系統(tǒng)性工作,包括深化對遵義會議、中共貴州省工委等歷史貢獻和時代價值的研究,完成《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第一卷、第二卷的修訂再版,開展20余個重大調研課題等。

       全面保護,提升展陳內容

       在遵義會議紀念館,數(shù)字化技術讓紅色歷史“活”起來。數(shù)字投影、三維動畫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生動再現(xiàn)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場景,使觀眾仿若置身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遵義會議紀念館館長周俊南介紹,遵義會議紀念館正全力推進文物保護與展陳提升工作,將對遵義會議會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等文物建筑進行保護修繕,并借助數(shù)字化技術展開全面監(jiān)測。“同時深入挖掘史料,結合最新研究成果,優(yōu)化陳列內容與形式,突出特色亮點?!?/p>

       與此同時,貴州各地積極探索紅色舊址的保護與利用。自2019年起,貴州聚焦長征國家文化公園“1+3+8”標志性項目體系建設,實施遵義會議會址周邊環(huán)境整治及展陳提升、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帶、長征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等重點項目,有效提升遵義會議會址、大婁山紅色文化主題服務區(qū)、黎平會議會址等一批重要紅色文物的保護展示水平。

       作為中央紅軍入黔第一城,黎平境內有近60處重要革命遺址遺跡,為這座“曙光之城”增添了光輝。漫步黎平翹街,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會議會址、毛澤東舊居、中央紅軍教導師舊址等歷史遺跡錯落有致,與四合院、封火墻共同勾勒出一幅厚重的歷史畫卷。

       “這里紅色舊址保存得十分完整,瞬間就能讓人仿佛回到當年的歷史情境。”4月初,慕名而來的四川游客張徹感慨道。

創(chuàng)新轉化,運用興盛文旅

       在黔貴大地,兩顆冉冉升起的紅色文化“雙子星”,以“紅色文化+科技呈現(xiàn)”的方式,將紅色舊址“搬”上劇場,成為游客打卡貴州的新熱點。

       貴州長征文化數(shù)字藝術館(紅飄帶)運用數(shù)字化、藝術化手段,把湘江血戰(zhàn)、四渡赤水等歷史場景化作流動史詩,自2023年10月試運營以來,接待游客已超100萬人次。大型沉浸式演藝劇目《偉大轉折》讓觀眾“親歷”遵義會議歷史現(xiàn)場,自2024年1月首演至今,已接待觀眾33萬余人次。

       貴州省文物事業(yè)發(fā)展中心主任張勇認為,借助數(shù)字技術傳播紅色文化,通過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活動,讓紅色文化“活”起來,既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引導人們感悟革命傳統(tǒng),厚植家國情懷,自覺成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在鴨池河畔,紅色舊址正與時代同頻共振。1936年紅二、紅六軍團強渡的險灘上,七座跨時代橋梁依次矗立。橋下紅軍渡口遺址記錄著軍民共筑浮橋的瞬間,與車水馬龍的鴨池河大橋共同繪就“天塹變通途”的百年畫卷。

       河畔的畢節(jié)市黔西市大關鎮(zhèn)丘林村,作為貴州首批23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之一,“七橋飛架”的故事吸引了不少省內外游客慕名而來?!凹葹榇髽虻暮陚ニ鸷?,更為軍民魚水情的傳承而感動?!闭驹诩t二、紅六軍團強渡鴨池河渡口遺址,江西游客葉女士感慨說。

中共黔東南州委宣傳部直管網站 主辦:黔東南州融媒體中心

投稿郵箱:qdnzxw@163.com 投稿熱線:0855-8251142

黔ICP備11000571號 貴公網安備:522601025560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