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的一聲,老板的錢就轉到我的手機上來了,這個生意做得!黨委政府出種子、肥料、薄膜、農藥,我們出力栽種,按照技術員的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指導進行管理,賣得的錢歸農戶所有。”日前,在黃平縣舊州鎮(zhèn)草蘆坪村謝家壩馬鈴薯種植基地,種植大戶、黨員致富帶頭人陳建平開心地說。
在陳建平種植的馬鈴薯田里,筆者看見幾位村民正在忙著采挖馬鈴薯,飽滿勻稱的馬鈴薯擺滿一地,分揀、裝袋、運輸,現(xiàn)場呈現(xiàn)一派豐收的忙碌景象。
近年來,為讓百姓更好地在田里獲豐收,舊州鎮(zhèn)黨委政府結合、利用當?shù)氐淖匀粌?yōu)勢,在中央和省、州、縣的惠農政策引導下,瞄準市場需求,把調整產業(yè)結構作為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重頭戲來抓。根據(jù)“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態(tài)、短平快”的要求,積極引導百姓科學種植高效農業(yè),大力發(fā)展訂單馬鈴薯、萵筍、野菜、烤煙等特色產業(yè)。按照“做強特色農業(yè)”的工作思路,制定出臺了馬鈴薯、萵筍、烤煙、高粱、辣椒等高效產業(yè)種植扶持政策,努力把綠色產品打造成“黔東糧倉”的支柱產業(yè)。
之前不愿當貧困戶、種植大戶潘洪益說:“今年馬鈴薯產量一般,每畝產量在2000公斤以上。從這兩天的收購價格來看,一公斤馬鈴薯賣到2.4元,收益還不錯。”
據(jù)悉,今年,舊州鎮(zhèn)的馬鈴薯基地全部采用先進生產技術進行田間管理,成熟期早于往年,提前近半個月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