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新聞網訊 仲春時節(jié),走進劍河縣太擁鎮(zhèn)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們在搶抓農時培育秧苗,農耕機來回穿梭在田間耕作,農技服務隊現場為群眾傳授生產技術……一派春耕春種的繁忙景象。
在太擁鎮(zhèn)下九儀村的水稻育秧基地里,10余名村民正在精心培育秧苗。篩育苗土、整理苗盤,缽體育苗機自動往盤里添加肥料、種子、覆土,隨后傳送至育苗基地。
“在水稻移栽前,我們一定把優(yōu)質水稻秧苗送到群眾手上,全力保障群眾春耕生產?!庇缁刎撠熑吮硎尽?/p>
近年來,為提升水稻育苗成活率,提高水稻產量,該鎮(zhèn)引進缽體育苗技術,大力開展機械化水稻育苗,為實現糧食單產穩(wěn)定增收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春耕春播,農具先行。在該鎮(zhèn)元章農機銷售服務中心,老板姚元章正在給前來選購農機的顧客介紹產品。
“這款本田微耕機特別適合我們這種山區(qū)農田,它的重量輕,體積小,價格優(yōu)惠?!?姚元章介紹說,一臺售價3000元的微耕機政府補貼600元,在促進機械化的同時還能減輕群眾生產負擔,加快春耕生產。
隨著農耕機具的普及,為避免發(fā)生春耕生產安全事故,太擁鎮(zhèn)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深入農機門店、農戶家中開展農機檢驗工作,針對農戶使用頻率較高的微耕機、旋耕機等農機產品質量進行抽查,進一步規(guī)范農機市場,確保不誤農時、不誤農事。
連日來,太擁鎮(zhèn)積極組織農技服務隊深入春耕生產一線,為農作物“問診把脈”,面對面、手把手給農戶傳授技術。同時邀請農業(yè)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打造“田間課堂”,有效地解決了群眾春耕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提供了保障。
據了解,太擁鎮(zhèn)今年預計種植糧食18700余畝,蔬菜5000余畝,當前主要針對水稻育苗、高粱種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備注:1畝=0.0667公頃)
